倘若不便閱讀
可點擊以上音頻
收聽專業主播的唯美朗誦
在?這里,沒有油膩無用的雞湯
沒有亢奮的雞血.
只有專業溫柔的艾灸文章
陪你一起
療愈不為人知的傷
朋友您好,歡迎收聽超過百萬人關注的
艾灸養身手冊
總有一些人給我留言:既然艾灸這么好,這么神,為什么偏偏我艾灸了數月,都沒效果呢?
那好,下面我總結了一些艾灸的要點!你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一一對比。
每次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加時間。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循序漸進,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艾灸的時間靈活,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需避忌。
但是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隨時灸之,止血后還應繼續施灸一段時間,以免復發;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后立即施灸。
平時身體沒有病痛的話,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15-20鐘左右。如果有傷風感冒等病痛,或身體寒癥較重,可以艾灸相應的穴位,時間可以長一點,每個穴位20-30分鐘都可以。無病痛的情況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記載:“凡灸當先陽后陰……先上后下?!边@里說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后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依次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顛倒亂灸。
如果不講次序,后灸頭面,往往有面熱、咽干、口燥的后遺癥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這也和針刺取穴一樣,次序不亂,不會遺忘。
3.選擇灸量注意事項
(1)兒童、婦女、瘦人、體弱者、初次灸者、功能減退之疾患:宜艾炷小、艾條細、壯數少。
(2)成人、肥胖者、體壯者、感覺遲鈍者、功能充進之疾患:宜艾炷大、艾條粗、壯數多。
(3) 體弱或年老:不耐多灸,可用小炷分次施灸。??
(4)?敏感者:宜艾炷小、艾條細、反復更換、不可燃近皮膚。
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陽氣欲脫,必須大炷多壯;可大可多。
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風寒感冒、癰疽痹痛灸量不宜過度。宜小宜少。
1、單一病癥或有明顯的病灶反應點的病癥:主要選擇阿是穴(也就是病灶的位置或對應的反應點),如局部的疼痛、局部的皮炎或濕疹、網球肘、關節炎等。
2、判斷是否全身性疾?。喝绻侨硇缘募膊?,一般都會和提高免疫機能的穴位搭配,如:大椎、曲池、氣海、關元、足三里等,若和血液有關的疾病還需要加灸膈腧、血海等,以達到根除的效果。如蕁麻疹,除了灸治疹子發作明顯的局部阿是穴,還要配合大椎、曲池、膈腧、氣海、關元、血海,足三里等穴位。
3、判斷是不是慢性?。郝约膊∮捎诓〕梯^長,往往會造成身體元氣受損,臟腑失調,所以往往加灸扶陽保元的關元和調理臟腑的足三里。
4、判斷是不是跟臟腑有關的疾?。喝绻团K腑有關,除了在相應臟腑的附近取穴,再搭配背上的相應俞穴,另外配合下肢的足三里。如胃炎,可以選取附近的上脘、中脘或下脘(根據病癥反應的位置選?。?,再配上背后的胃俞穴,然后加上足三里。同樣如果是肝病,就可以選擇肝部附近的期門,加背上的肝腧,配合下肢的足三里。
5、有沒有經驗穴:如疝氣用大墩,眼病加曲池;痔瘡用孔最;便秘泄瀉取天樞;牙疼合谷;崩漏隱白;神經系統或下陷病癥選百會等。??
艾灸的火候極其重要,有的時候直接影響艾灸療效。
通常,虛、寒之癥需要“補”,“補”是受納,常用手法是懸灸、艾盒溫灸,小火慢攻,功到自然成。
而實、熱之癥要用“瀉”法,常用手法是雀啄灸,將體內多余的濕氣、寒氣、內熱等引出體外,從而達到排疾去病的目的。
然而,實癥易治,虛癥難調。因此,久虛之人一定要做好長期艾灸的準備。
1.隔姜灸可適應一切虛寒病癥。具體來說,隔姜灸適合治療陽氣不足引起的疾病,主要有兩大類疾?。阂活愂沁^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小孩冬天感冒;另一類是與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胃病、關節炎、虛寒頭痛、結腸炎。
2.用隔蔥灸治療腹部術后腹脹和產后癃閉非常有效,前者取天樞、上巨虛兩穴,后者取神闕,一般每次須灸7~10炷。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為一療程,兩個療程就能見到很好的效果,如需鞏固,還可以施灸一個療程。
3.在現代中醫上,隔鹽灸可以用于治療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如痢疾、、脫癥等。因為隔鹽灸具有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的作用,對亡陽脫證,四肢厥冷,急性腹痛、吐瀉等癥有很好的療效。
女同志,大多數,體性寒涼。
食冷飲,露臍裝,脾胃皆傷。
少運動,無導引,氣脈不暢。
易發怒,傷肝血,面生痤瘡。
談戀愛,情緒多,胡思亂想。
作息亂,少睡眠,氣血難養。
負擔重,壓力大,抑郁難擋。
子宮寒,經期痛,少有良方。
想養生,知識少,怎樣健康?
艾灸草,中醫術,溫陽補陽。
活氣血,通經絡,全身舒暢。
通肚經,壯膽氣,決斷力強。
通脾經,合胃口,消化補養。
通腎經,子宮暖,強壯膀胱。
通肺經,呼吸暢,力透大腸。
通心經,小腸寧,全身滋養。
通任督,補丹田,無病無恙。
多學習,多實踐,做個榜樣。
為自己,為他人,身體健康!
更多音頻收聽↓↓↓
|艾灸30問|艾灸祛濕|艾灸治婦科|灸后排病大全|補腎的艾灸方案|
|艾灸對小孩的好處|艾灸治療小兒發燒|艾灸兩個神秘穴位,治重病|
|艾灸燙好還是溫好|常灸背,活百歲|艾灸補陽,應該艾灸的10類人|
|艾灸調宮寒|第一大補穴|艾灸如何排病邪|為什么艾灸持久才有效|
|艾灸的20條鐵規|艾灸白發變黑|手上有個美人穴|灸后年輕很容易|
|艾灸治療減肥|艾灸最終灸出的是什么?|善灸八大穴,你就是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