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vhtpr"><code id="vhtpr"></code></tr>

    <ins id="vhtpr"></ins>
      <output id="vhtpr"><nobr id="vhtpr"></nobr></output><output id="vhtpr"></output>

      <menuitem id="vhtpr"></menuitem>

      <tr id="vhtpr"></tr>
        <tr id="vhtpr"><nobr id="vhtpr"><delect id="vhtpr"></delect></nobr></tr>
        <kbd id="vhtpr"><video id="vhtpr"></video></kbd>
      1. 北京物流信息聯盟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區別在哪里?

        聽聽瞰瞰 2022-08-23 07:39:35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什么區別,

        其實答案很簡單,一個是正史,一個是小說

        大家看其他小說,根本就不把它當成真實,知道那是虛構的,但為什么天下的人都覺得三國演義說的都是歷史事件呢?大家談起來,好像孔明借東風,木牛流馬等都是真人真事,說得眉飛色舞。關鍵是覺得三國演義寫得太傳神了,而且跟著正史去走,所以能達到這種以假亂真的境界。過去三國志由于太深奧,所以只流傳于上流社會高級知識分子之中,如果沒有三國演義,現在人民崇拜的不是關公,而是其他神佛了。更難得的是,里面蘊含著很多的謀略,例如苦肉計、連環計、美人計、反間計等等。當年清兵入關靠的就是一本三國演義,在戰爭年代,隨身帶著的也是三國演義,可見其參考價值之高!現在日本人研究中國,也是從三國演義著手。大家很多都玩過光榮的三國志吧,對三國的把握我覺得比很多中國人都準確,實在讓人汗顏~~~

        不過演義終究是演義,不是正史,我們也不要太迷信了。那么三國志里面的東西應該是真的吧,我可以告訴大家,也不全是。大家千萬不要太迷信史書上面寫的東西,因為這些都是由人根據資料寫出來的,其準確性不可能達到100%,如果史書都是完全正確,那還要歷史學家干什么?歷史學家就是從資料中分析歷史記載的正確性,糾正歷史和研究歷史。

        陳壽《三國志》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很多不同只處~

        • 桃園三結義:關于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沒有關于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記載,只是說他們恩若兄弟;

        • 三英戰呂布——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 溫酒斬華雄——此乃江東猛虎孫堅所為;

        • 徐州誅車胄——此乃劉備所為;

        • 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所為。

        •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后,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并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 古城斬蔡陽——此亦乃劉備所為;

        • 華容放曹——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 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關羽并未和黃忠發生戰斗。

        • 單刀赴會——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實乃魯肅單刀會關羽,“單刀”乃軍士之佩刀;

        • 水淹七軍——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并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 敗走麥城——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至于,追命呂蒙,玉泉顯圣等,不用說也知道是子虛烏有,亂搞封建迷信。

        綜觀《三國演義》關羽之壯舉,也就斬顏良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

        下面說說諸葛亮

        • 用兵如神——歷史上的諸葛亮善于內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長,可通過下面事實說明;

        • 火燒博望坡——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 草船借箭——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 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 赤壁之戰——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其它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 三氣周瑜——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后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國吊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 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 七擒孟獲——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征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孟獲后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將;

        • 六出祁山——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 空城計——當時諸葛亮駐今陜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 《后出師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諸葛亮所作;

        •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確有此事,但并非諸葛亮遺計,而是司馬懿心虛;

        綜觀《三國演義》諸葛亮之事跡,僅三顧茅廬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諸葛亮的豐功偉績,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還有以下其他時間也絕非像三國演義那樣敘述:

        鞭打督郵——此乃劉備所為,非張飛; 猛張飛——張飛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長書畫,而且喜歡結交文士,也是文武雙全的帥才。

        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梢姴o曹操偽書之計和徐庶‘走馬薦諸葛’之事。

        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拉攏法正與張松,并詢問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于是張松繪制了《西蜀地形圖》;而并非鳳雛死前獻地圖。

        關于馬騰——馬騰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至于馬騰之死,并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曹,所以馬騰被殺??梢娛橇_貫中為了借此描寫曹操之奸雄之見。

        另外還有些人物,也很不妥,關羽的兒子——關平是關羽的親生長子;關興是文官,年輕的時候就死了;關索乃虛構人物;關羽還有一女,相傳叫銀屏,嫁與李恢之子。順便說一下張苞,他還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馬和周倉——赤兔馬確為呂布所騎,但呂布戰敗后,不知去向;(還有就是演義中聲稱騎赤兔馬的人多半都不能駕之,,唯有呂布和關羽兩英雄能用,為何呂布手下侯成在出賣呂布后能騎上???這不很矛盾?)周倉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似乎是個虛構的人物。

        從年齡上,幾個主要人物的年齡,失實上從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呂布→趙云→關羽→劉備→張飛→魯肅→周瑜→諸葛亮→孫權→陸遜,趙云至少比劉備大二歲,赤壁之戰那一年,趙云已經五十上下了;張昭比孫堅小一歲;關羽比劉備還要大一歲

        在從武器上說說:青龍偃月刀——關羽的兵刃是長矛,其實呂布的兵刃也是長矛,張飛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各表達了什么?

        正史《三國志》作者陳壽雖然名義上尊魏為正統,實際上卻是以魏、蜀、吳三國各自成書,如實地記錄了三國鼎立的局勢,表明了它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地位是相同的。就記事的方法來說,《先主傳》和《吳主傳》,也都是年經事緯,與本紀完全相同,只是不稱紀而已。陳壽這樣處理,是附合當時歷史事實和實際情況的,這足見他的卓識和創見?!度龂尽房偲饋碚f記事比較簡略,這可能與史料的多少有關。陳壽是三國時人,因黃皓弄權,陳壽不肯阿附黃皓。因此被遭排擠。蜀國滅亡時三十一歲。他所修的《三國志》在當時屬于現代史,很多事是他親身經歷、耳聞目見的,比較真切,按說是有條件搜集史料的。但因為時代近,有許多史料還沒有披露出來;同時,因為恩怨還沒有消除,還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因此褒貶很難公允,

        《三國演義》表達了什么?

        故事遠起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結義,描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眾多的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過真實動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統治者的暴虐和丑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所謂“十八路”諸候聯軍征討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號,干的是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勾當,都企圖稱王稱霸?!度龂萘x》以沒落的漢室宗親劉備和以宗族起兵的曹操作為兩條主線的展開了中前期的故事,而中后期以大漢丞相諸葛亮率領漢軍北伐,與魏國重臣司馬懿的斗智斗勇為主線,以三國歸晉而告終。除了故事的敘述,羅貫中作者本身對“關羽”“諸葛亮”情有獨鐘,所以《三國演義》在作者筆下,把“關羽”和“諸葛亮”兩個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讓人流連忘返。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