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草書詩卷》,紙本,縱20.9厘米,橫11厘米。書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時年60歲。文徵明草書師法懷素、黃庭堅而能遺其貌,取其神。本卷草書,點畫蒼勁有力,結體開展奔放、張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應,左右映帶,血脈相通,氣貫神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構。
![]()
釋文:湖光披素練。野色漲青煙。一雨樹如沐。千林花欲燃。僧歸白蓮社。人載木蘭舡(同[船])。行樂須春早。山頭有杜鵑。笠澤雨初收。沿澗弄小舟。浦窮天忽展。日出水爭流。窈窕穿桃塢??v橫見橘洲。浮來青百疊。仿佛鏡中漚。嘉靖己丑春盡日。書于停云館中。徵明。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文征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后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文征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 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 待詔(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圣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span>
文征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文征明是繼沈周之后的吳門畫派的領袖,門人、弟子眾多,形成當時吳門地區最大的繪畫流派。
來源:搜狐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