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vhtpr"><code id="vhtpr"></code></tr>

    <ins id="vhtpr"></ins>
      <output id="vhtpr"><nobr id="vhtpr"></nobr></output><output id="vhtpr"></output>

      <menuitem id="vhtpr"></menuitem>

      <tr id="vhtpr"></tr>
        <tr id="vhtpr"><nobr id="vhtpr"><delect id="vhtpr"></delect></nobr></tr>
        <kbd id="vhtpr"><video id="vhtpr"></video></kbd>
      1. 北京物流信息聯盟

        問垃圾分類十六道題 清華環境學院劉教授一一作答

        2022-08-18 10:44:02


        劉建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一問:垃圾為什么要分類?

        ?

        答:垃圾分類是社會進步和生態文明的標志,是人人均可參與其中來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的方式。


        你追求進步嗎?你崇尚文明嗎?你想要碧水藍天凈土嗎?如果回答是的話,就請參與垃圾分類。


        ?

        二問:如果經濟上不合算,甚至環保上也不一定合算,還有必要推行垃圾分類嗎?

        ?

        答:咳,咳,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得體,很漂亮嘛,簡直令人賞心悅目!穿這么得體,這么漂亮,經濟上環保上肯定都不合算,你有必要穿成這樣嗎?


        ?

        三問:其實我覺悟很高的,一直想分,但苦于不知道怎么分,怎么辦呢?

        ?

        答:電視上有廣告,網絡上有介紹,小區里有宣傳,街頭也有海報,有的學校里還發小冊子,以你的知識水平,想要搞清怎么分的話,分分鐘的事。


        ?

        四問:我分了,環衛車輛收運時又混在一起了,我分類還有什么意義?

        ?

        答:垃圾是我們產生的,分類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排放在先,人家收運在后,我們先盡到自己的責任再說。


        我們分類是舉手之勞,馬上就可以做到的事,人家還得配備分類收運車輛、建設分類處理設施,征地、可研、環評、公參、招投標、設計、建設、運行一關一關過,比我們遲鈍滯后一些也算正常。


        我們先分我們的,別管人家,他如果準備充分了還不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咱們再一起好好收拾他不遲。我們分了,至少也可以給撿廢品的提供一些方便,不是嗎?


        ?

        五問:有的地方已經買了分類運輸車輛,建了分類處理設施,怎么還是運行不好呢?

        ?

        答:那是因為收集到的“分類垃圾”實際上還是混合垃圾,只不過是品質稍好一點的混合垃圾。


        打個不十分恰當的比方,分類處理設施就好像人一樣,食物首先必須是干凈的才能吃,而且有時還會挑食;原來的填埋焚燒設施就好像豬一樣,食物有一點雜質也沒關系,也不會挑食。


        分類不徹底的垃圾就像不干凈的食物,人不能吃;硬要吃的話,偶爾一頓兩頓也可以,天天吃肯定生病,早早就掛了。


        當然可以通過層層凈化去除雜質,變得人吃也沒問題,但得看成本幾何,劃不劃算,多少人能接受。


        而豬吃的話,問題就沒那么大,幾千年的實踐都證明了,反正豬掛的也快,而且越來越快。


        ?

        六問:為什么推行分類收集后得到的還是混合垃圾呢?

        ?

        答:理論上只有100%的居民都嚴格按照要求做到了分類投放,我們才能得到理想的分類垃圾。很可惜,實際情況是只有一部分居民像你一樣能按要求做到,而相當一部分居民由于種種原因做不到。


        我們用小學數學知識來做一個簡單推算吧。假定我們要求一個小區的居民將垃圾分為會爛的和不會爛的(非常簡單易行吧?)兩類,再假定垃圾中會爛的和不會爛的各占一半,分別投放到兩個桶中,有一半居民做到了,一半居民沒做到,那么我們最后得到的兩桶垃圾,一桶是75%會爛的加25%不會爛的,另一桶是75%不會爛的加25%會爛的,依然是混合垃圾。


        你要不信,你去看一下專門從餐館定時定點收集的餐廚垃圾,你就明白了。那果然是你心目中的餐廚垃圾嗎?No!不過是濕了許多的混合生活垃圾而已!


        ?

        七問:垃圾分類了,不就減量回收了嗎?

        ?

        答:垃圾分類肯定有助于減量回收,但本身并不等于減量回收。分類了,垃圾相對純潔干凈(真的么?)了,回收利用就更為清潔高效經濟了,所以說分類有助于減量回收。


        但是,一堆垃圾分成兩堆、三堆,總量還是那么多(1+1+1=3 √),并沒有減少,只有在符合環境保護標準和產品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得到利用,才算真正實現了減量回收。


        比如,廢塑料分出來,到了規范的塑料再生工廠去,加工成新的產品,當然是減量回收。但是,如果到了不規范的土作坊,污煙瘴氣條件下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就只能說是污染擴散。


        再比如,廚余垃圾分出來去堆肥,如果堆肥設施污染控制措施到位,堆肥產品品質有保障,能夠得到安全的土地利用(哪怕是免費提供?。?,當然算減量回收。但是,如果堆肥設施污水外溢惡臭熏人,堆肥產品品質較差,沒有市場,甚至免費提供都無人問津,只能再去填埋或焚燒,減量回收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


        另外,永遠不要忘記,如果要求環保達標質量合格,回收利用不但不是免費的,而且是昂貴的,否則發達國家怎么舍得把他們辛辛苦苦分出的廢品(紙張、塑料等)出口到中國來呢?他們是減量了,鍋還得有人背著!


        ?

        八問:大家都說垃圾是資源,但你老是強調,垃圾首先是污染源,這不是給垃圾分類潑涼水嗎?

        ?

        答:我這么說,不但不是潑涼水,反而是神助攻。


        你想想看,如果垃圾都是資源了,為什么還要我減量、分類、付費???應該鼓勵我多產生垃圾才是,多產垃圾就相當于我為祖國獻石油了嘛!我生產資源,你還讓我分類,不是給我添麻煩嗎?我生產資源,你應該付費給我啊,怎么還要我付費?這么好的資源交給你,你居然都不能好好利用,實在是太無能了!


        我們再反過來想想,如果說垃圾是污染源,那么我們每一個人就都是污染者,污染者對于控制污染負有當然責任,我們每一個人參與垃圾減量、分類、付費就都是天經地義的事了。


        思路一轉,海闊天空,你現在是不是已經有了趕快回家去分類的沖動了呢?


        ?

        九問:為鼓勵大家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我們采取了很多激勵措施,如積分換獎品、表彰評先進等,為什么過一段就推不下去了呢?

        ?

        答:為了鼓勵小孩子學習鍛煉,有些家長老給小孩子給點糖吃,作為完成作業或鍛煉的獎勵。剛開始確實有效,但也有限(好像魯迅說過類似的話?);過一兩年,小孩子吃膩了,自然就不管用了。


        這時候,可能只有華為手機、聯想電腦(支持國貨?。λ庞形?,你給得起嗎(給得起!我竟無言以對)?


        老想通正面激勵來推動,潛臺詞是說你參與垃圾分類是在做好事。


        教導我們,“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如果我們反其道而用之,從垃圾是污染源的定位出發,因為垃圾是污染源,你不分類就是污染環境,污染環境當然就是做壞事,讓“不分類就是做壞事”的觀念深入人心,不分類我就感到內疚,感到恥辱,就跟不穿衣服出門一樣,可能更管用,更長效。


        畢竟,讓人人都一直做好事,比讓人人都一直不做壞事(有點繞),要難的多得多。

        ?

        十問:為什么人家日本垃圾分類就做得那么好呢?我們怎么就那么難???

        ?

        答:話說人家日本1900年就出臺了“污物掃除法”,1900年,我們腐朽沒落風雨飄搖的清政府在干嘛呢?八國聯軍兵臨城下,慈禧老佛爺攜光緒爺“西狩”……


        別講歷史了,快說重點!重點是法治!所以講“以法治為基礎”,真乃透過現象看本質,直面矛盾直指核心。


        法治社會真正建成之日,就是垃圾分類真正成功之時。


        ?

        十一問:政府一方面在推動垃圾分類,一方面又在推動垃圾焚燒,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

        答:剛才說世界上哪個國家垃圾分類做得最好來著?對啊,日本!絕對一騎絕塵的冠軍!


        那么,哪個國家垃圾焚燒最為流行呢?對啊,還是日本!約百分之八十焚燒處理。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幾個垃圾分類模范,德國、瑞士、瑞典、丹麥焚燒比例都不低,在百分之三十多到五十多之間。


        反過來看,世界上禁燒最徹底的國家,發達國家有希臘,發展中國家有菲律賓,稱他們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一枝獨XIU(“銹”)不為過吧?


        前者垃圾基本靠填埋,回收加堆肥總計不過百分之十幾,分類做得如何可想而知;后者垃圾基本無管理,河道洼地就是天然的垃圾填埋場。


        我們到底該向誰看齊?不會是有人說是希臘、菲律賓吧?

        ?

        用簡單的統計學方法就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分類越好的國家,越流行焚燒;而分類越差的國家,越排斥焚燒。


        分類跟焚燒不但不矛盾,反而是標配。分類不是為了不燒,而是為了好燒;分類做不到不燒,但可以做到少燒。

        ?

        為什么分來分去還是離不開燒?今天不是講焚燒,所以不多分析,只說一點,有的垃圾必須燒掉,才能徹底消除隱患。


        媒體之前曝光過廢污紙巾回收加工成紙巾的事,前些天又曝光了醫療垃圾回收制成餐具的事,這么惡心的事都干得出來,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一句話,有的垃圾,你不毀尸滅跡,它必借尸還魂。焚燒就是毀尸滅跡的最好辦法,而且與其他方法相比,。


        ?

        十二問:政府推動垃圾分類是認真的嗎?

        ?

        答: “你對我是認真的嗎”,這種問題歷來不好回答,說是你不相信,說不是又沒有勇氣。中國這么大,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可以肯定的是,、 CCTV 、,有花心的(以張益院長報道的為準),有半認真半花心、時認真時花心的(太多了,報道不完……)。


        還是回到講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


        “政府推動”排在第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還是要“以法治為基礎”,否則就難以杜絕“轟轟烈烈搞運動,認認真真走過場”的泛濫。


        “重視就是開會,落實就是花費,宣傳就是標語,結果就是文萃”(一輪不行,再來一輪+……),這種“推動”何其多也,但最終花的還是納稅人的錢,傷的還是老百姓的心,損害的還是政府的公信力。


        ?

        十三問:?“老大難,老大難,老大重視就不難”,,垃圾分類還難嗎?

        ?

        答:明知這個問題是個坑,我也得往里面跳,誰讓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科技工作者呢,還是個處女座。再說,說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作為行業一分子,自然是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方向已明,方針已定,大家齊心協力,求真務實,法規建設、制度建設、思想建設、設施建設多管齊下,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中國垃圾分類的步伐一定會加快,目標一定能達到,這一點我深信不疑,并將為之而不懈努力。

        ?

        但是,是不是就不難了?依然很難。


        什么樣的“老大難”問題“老大重視就不難”呢?花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就是花錢嗎?俺不差錢,給我花!錢花到了,結果問題真就解決了。


        垃圾分類不一樣,它取決于每一個人的行為,牽涉到多個利益相關方(偶爾也用一下術語,體現一下學術水平),恰恰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對垃圾分類的艱巨性長期性依然要有充分認識,不能以為可飲馬長江指日可待了。


        ?

        十四問:這么聽起來,似乎是喜憂參半。推動垃圾分類,你到底最擔心什么呢?

        ?

        答:偷個懶,上段子:如何能讓豬上樹?方案一,遠景激勵:給豬美好愿景,告訴它你就是猴子。方案二,績效考核:告訴豬如果上不去,晚上就擺全豬宴。方案三,責任落實:把任務分解,具體每只豬什么時間,爬那棵樹,規定時間爬不上去怎么殺法都有時間進度表。方案四,山寨效果:把樹砍倒,讓豬趴在樹上合影留念。


        ,省里選擇第二種方案,市里選擇第三種方案,但實際上基層往往選擇第四種方案!


        ?

        十五問:垃圾處理企業對分類態度積極嗎?人家可是按處理量收費的!廢品回收企業的春天是不是來了?

        ?

        答:果然厲害!問題越來越專業了。


        這就需要政府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統籌考慮,在算清總帳的基礎上做好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要推動分類,設施建設就要按“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形成系統,廢品回收系統與垃圾處理系統要協調一致,經濟補貼就要適當向前端延伸轉移。


        如果經濟補貼只針對末端處理按量計價,那垃圾處理企業對垃圾分類與減量回收當然沒有積極性,因為你動了他的“奶酪”。

        ?

        廢品回收系統長期以來為垃圾減量分流做出了巨大貢獻,大大減輕了垃圾處理系統的負擔,但卻得不到應有的補貼,造成兩個惡果:


        一是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低,不同廢品價高的有人收,價低的沒人收;同一廢品價高時有人收,價低時沒人收。近一年多因廢品回收價格低迷,各大城市垃圾產生量普遍劇增的情況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二是回收利用因陋就簡以降低成本,安全環保及產品質量都得不到保障,。

        ?

        說到這里,我還是不厭其煩地想再強調一下,垃圾是污染源,廢品也是,二者之間并無本質差別,在發達國家本來就沒有垃圾、廢品之分,統統都是municipal solid waste。廢品自覺地向垃圾看齊,才能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地爭取政府的經濟補貼,光明正大地要求社會承認它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巨大貢獻,才能把“游擊隊”提升整編為“正規軍”。


        當然,必須要有心理預期,全過程處理成本會提高,環境風險暴露點會增多,。


        能做到這一點,才算春天來了,否則還是擺不脫“做了好事,留下罵名,不時挨打”的境遇。


        當然,也可以考慮向周邊發展中國家出口廢品,以減輕我們的環境壓力,正如發達國家昨天和今天向我們出口廢品一樣。


        ?

        十六問:說了這么多,垃圾到底應該如何分類呢?廚余到底要不要分?

        ?

        答:這個問題太大,我基本無法接。講要“因地制宜”,基本上回答你這個問題了。必須要我回答的話,我就解讀一下“因地制宜”的意思吧,算是學習心得。


        垃圾分類的目的是為了更高效、更清潔、更安全地處理垃圾,以改善環境質量,到底分什么,怎么分,視當地垃圾處理系統現狀與規劃而定,因時因地而異。


        認真務實推動垃圾分類的地方,一般會根據分類處理系統現狀及規劃要求,明確垃圾分幾類,各類分別包含哪些東西,怎么分類,怎么投放,并通過各種方式(宣傳欄、宣傳冊頁、海報、電視、網絡、報紙、宣講、競賽……)開展宣傳教育。


        目前比較流行的有二分法(干的與濕的,或不會爛的與會爛的)、三分法(可回收,有毒有害,其它)、四分法(可回收、有毒有害、廚余、其它),你按要求做到位就是了。

        ?

        原來有很多地方擺一個垃圾桶,有兩個投放口,一個寫“可回收”,一個寫“不可回收”,這種分類十有八九都是做做樣子的。


        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管他是不是做樣子,還是認真細致毅然決然持之以恒地把礦泉水瓶易拉罐報紙雜志(都看手機了,還哪有多少報紙雜志)投入了“可回收”,把果皮紙巾瓜子皮雞腿骨投入了“不可回收”,恭喜你,已經成為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

        ?“四分法”與“三分法”的差別在于分不分廚余。廚余到底要不要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垃圾分類冠軍日本就不分,而亞軍德國有的地方分,有的地方不分,所以不能說分了就一定高大上(德國人好像真是比較高?),不分就一定土肥圓(還真是個日本名,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吧?)。


        廚余分出來如果能得到規范處理和徹底利用當然甚為理想;如果沒有規范有效的設施處理,或是處理不徹底留下大尾巴,還不如暫時不分,待條件成熟時再分。畢竟,垃圾得到徹底的無害化處理才是對周邊環境的居民健康的最大保護。


        當然,推行“四分法”的城市,即使尚未建成廚余處理設施,也應該是在建或籌建中,努力培養好分類習慣,提高廚余分類投放的準確性,為分類處理做好準備也是必須的,畢竟分類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

        ?

        特別想提醒大家的是,不管是在推行何種分類方式的地方,還是在尚未推行分類的地方,我們都可以先定一個小目標:將剩菜剩飯等廚余垃圾投放進垃圾桶之前,先盡可能將水瀝干,越干越好。


        垃圾含水率降低了,重量自然就減少了,品質自然也提升了,后續處理過程的資源能源回收效率和二次污染控制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這個真是人人都可以輕松做到的舉手之勞,但對于垃圾減量和提質意義重大。

        ?

        天上不會掉餡餅,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大家一起喊: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個似乎有歧義),從現在做起,從瀝水做起!

        ?

        來源:固廢觀察



        qq:3033396064

        郵箱:jsb_zgcg@126.com?

        ? ? ? ? ? ?(大) ? ? ? ? ?

        ? ? ? ? ? ??1925489270@qq.com

        ? ? ? ? ? ?(《中國建設報?中國》)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