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就想提筆寫關于我對習慣的一些想法,一拖拖了半年,主要因為幾次將要提筆時總覺得還能很好概括這個詞,又覺得這個詞很重要,不愿湊合而蠻寫。在陸續的思考下,今日覺得也該寫寫了。
其實我以前最討厭習慣,或者避免養成什么習慣,因為我認為那樣會固化了行為或思維,會錯過一些東西。比如早睡早起的習慣,不是不能養成,而是不愿養成,覺得會錯過深夜的寧靜,會錯過想睡懶覺的意。當然早睡早起能得到早晨的朝氣,第一縷的陽光,正所謂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也能讓身體在生理休息的恰當時期進行休息。如肝11點前休息更利于排毒?;蛟S我貪心或者我偏執,我不愿養成任何一種做休時間,更愿意在兩種中切換,活得更自在,更立體的感覺,又剛好中美來回時差讓我有很好的機會去體驗。每次中國剛回美國時,一開始時總是9點多就特別困,早上5點多就醒了,剛好就體驗早睡早起了,體驗到了清晨的安靜與躍躍欲試的活力。我曾幾次5點多起來在家周圍跑步,更多次5點多起來用電腦工作,覺得狀態不錯。印象深刻的是在芝加哥,有一周連續跑了5天,跑的過程在思考著為什么,很多的為什么。在適應時差后,即慢慢的從9點睡到10點,到凌晨2點多睡,從5點多起到7點多,到10點多,到中午才起。若晚睡早起多好呀,那樣覺得一天時間長長的,而不是一晃就過了,只是那樣覺得好困呀,堅持不了幾天,因為我愛睡覺哎。曾經看《財富人生》節目,有個企業家說他幾十年來,一天都只睡了3個半小時,睡多了浪費,這個習慣或能力我羨慕呀,我也知睡多浪費,所以不困我一般不睡,問題是我老愛犯困,堅持幾天3個小時睡覺時間,而后就非常困,因到無法正常行動了,真是難適應。而且只要一休息就會睡著,在坐飛機、公交、地鐵等交通工具上我可以輕易的睡著,一覺到站,還多次錯過站,往往在那之前我已堅持少睡覺了一段時間了。最夸張的一次從香港飛紐約的航班上,16個小時,我一路睡到底,空姐叫我時才起來。福州到深圳的動車5個多小時,一路睡到底就更經常了。當然我不會養成在交通工具上都睡的習慣,因為那樣會錯過不少旅途的風景,有時刻意睡,有時堅持不睡,可以看電影、寫點東西、看本書、觀察周邊的人,有時聽音樂自High,也都挺好的,都會有收獲,有的是新感悟、有的是新發現、有的是一個好的精神狀態、一個愉快的心情、有的是完成了一個工作解決了一個問題,所以不養成習慣挺自在開心的。但當涉及目標時,這個隨意的風格就是低效的了,需要一個好習慣來保證效率從而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目標,哎,這也是我不怎么愿意妥協的,為高效要有好習慣,才能完成相應目標,內心又不愿承認或者一直嘗試沒有習慣也能高效,但都以失敗告終,為什么呢,就這我現在才算能說服自己了。
? 好習慣能使相對高效的原因是大幅度減少了思考的時間,減少精力去驅動這個思維與行動,從而讓精力更好的聚焦在問題本身,當然壞習慣也會讓人更容易犯錯,或要消耗精力去驅動正確的思維與行動。思維習慣的心理機制基礎是啟發式。比如可得性啟發式指與不容易回憶起事情相比,你會比較傾向于判斷那些容易回憶起的事情更可能發生。為什么《弟子規》說“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币驗槟汩喿x的內容會為你的認知與思維產生影響,比如為什么勵志的電影看多了,人會更容易樂觀、陽光而非悲觀,或暴力電影看多了都會易有相應的傾向。思維習慣就這樣通過日積月累的與外部環境的接觸而慢慢形成的。從生理機制上來說即精神突處通過不斷的反復的刺激而對特定的事件變得相對敏感,且第一返回之前刺激的結果。人工智能從原理上來說,機器學習的邏輯與人的思維形式是相似的,或者深度神精網絡學習就是模仿人的腦機制的,這機制就像一個框,而要發揮性能,需要相對的學習數據,才能讓人與AI發揮作用,好的樣本學習數據,能更高效的訓練AI更好的應用于服務,同樣好的學習內容對人的影響是一樣的,當人負面吸收多時,要轉變你的思維習慣,則需要更多的正面信息。信息本身是客觀的,而對信息的選擇又是主觀的,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主觀與客觀的辯證關系是對這一種詳細解釋。好的習慣思維,比如不畏困難,當遇到困難時,有不畏困難的思維習慣的則不會花太多的精力去克服困難帶來的心理影響,而更高效的直面困難去處理困難,而無這思維習慣甚至有畏懼困難的習慣的則直接習慣思維是逃避困難。若不能逃避則才會嘗試不得不去克服,同時還要克服心理上的負面,這浪費了很多精力,更糟糕的是若可找借口理由去推卸困難且成功了,則在其腦機制里判定這是可行的,更偏離了真正的克服困難。困難是客觀存在的,其實你怎么想并不能改變其本身存在,但之后處理或行為則會大大的影響了因困難帶來的結果。不畏困難的思維習慣讓其更高效與更有可能性的解決了困難,若解決了,則其不畏困難的思維習慣更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為下次面對處理困難留下了更好的心理基礎,相反畏難的思維習慣通過次次的逃避困難與找理由借口,則也強化了畏難的心理,當想突破這心理思維習慣時,則要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從《心理案例分析》中說,心理問題(不應稱為心理?。┦沁@些日積月累的思維習慣與現實環境或與個人的某些意愿產生相對立時,找不到合適的出口而產生了問題。心理治療則是讓人更開放更客觀的去看待自己與環境,打破原有不合適的思維習慣,改善習慣思維,這是需付出很大努力的有時,從而達到積極正向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