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vhtpr"><code id="vhtpr"></code></tr>

    <ins id="vhtpr"></ins>
      <output id="vhtpr"><nobr id="vhtpr"></nobr></output><output id="vhtpr"></output>

      <menuitem id="vhtpr"></menuitem>

      <tr id="vhtpr"></tr>
        <tr id="vhtpr"><nobr id="vhtpr"><delect id="vhtpr"></delect></nobr></tr>
        <kbd id="vhtpr"><video id="vhtpr"></video></kbd>
      1. 北京物流信息聯盟

        瓜農們最想要的這都有!最全的西瓜栽培技術!

        西甜瓜種植聯盟 2022-05-08 13:49:35

        老刀注: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西瓜栽培技術大全!

        西瓜生長的基本特性

        1.淺根性

        西瓜主根入土深度與土壤條件有關,一般西瓜品種根系生長能力差,入土較淺,分布范圍小,根群主要分布在地面以下10-40cm的土層內。西瓜的根系極不耐澇,即使短時間淹水也會使植株受到危害。尤其是在高溫多雨季節,淹水更易使根系受害。

        2.根系再生力差

        西瓜根系的維管束鞘容易老化-木栓化,根系受傷后,再生力差,苗齡越大,再生力越差。

        3.分枝能力強

        西瓜具有很強的分枝能力,在主蔓上可分生出許多側蔓(子蔓),在側蔓上再分生出副側蔓(孫蔓),一般可分生4-5次側蔓,因而形成龐大的地上部分。西瓜分枝能力強也是西瓜二次結果和再生栽培的生理依據。

        4.喜溫性

        西瓜的生長發育需較高的溫度,耐熱而不耐低溫,并要求有一定溫差。一般營養生長適應較低溫度,結實及果實發育則需較高的溫度。西瓜生長所需的最低溫度為10℃,最高溫度為40℃,適宜溫度為18-32℃。

        5.不耐連作

        西瓜耐連作能力差,一般第1年種植西瓜的田塊,西瓜生長良好病蟲害較少,第2年種植則容易發生枯萎病等土傳病害,一般旱田的安全間隔期為5年,水田可以縮短至3年,因此生產上往往采用水旱輪作的方式避免西瓜連作障礙,也可以使用嫁接苗來避免。

        品種選擇

        8424(早佳)、特小鳳、黑美人、早春紅玉

        育苗

        1.自根苗育苗

        育苗時期、用種量及方式

        揚州地區一般1月下旬-2月上旬浸種催芽,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每畝需苗量,爬地栽培:小果型西瓜栽植650-700株/畝,中果型西瓜550-600株/畝。吊蔓栽培:1200-1500株/畝。揚州地區目前普遍采用穴盤播種,地熱線溫床育苗,小拱棚大棚保溫被多層覆蓋的育苗方式,穴盤一般采用50穴。

        苗床準備

        棚內、棚外清除雜草,苗床平整。育苗前用漂白粉、多菌靈等消毒殺菌劑噴施棚內2-3次。苗床底部噴灑敵百蟲800倍液或地蟲丹顆粒防止地下害蟲危害,然后鋪設地熱線,覆土,最后擺放穴盤。

        播種及播種前準備

        播種前選晴天曬種2天,同時選出飽滿的種子,剔除癟種和畸形的種子。將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并不斷攪拌15分鐘,然后讓其自然冷卻并浸種4-6小時。浸種后搓去種子表面膠狀物質,用濕紗布包好,普通西瓜置25℃--30℃-條件下催芽,無籽西瓜置于32℃-35℃條件下催芽,芽長至0.3-cm-0.5cm時播種。播種前一天穴盤要澆透水,一穴播一粒種子,種子平放,芽尖向下,然后均勻覆上厚約1cm經消毒處理過的細營養土。播種后覆蓋一層地膜,搭小拱棚覆膜,遇到低溫還要覆蓋保溫被。

        苗期管理

        在種子吸水膨脹、萌動、破殼出芽、胚芽出土這段時間溫度一般都控制在30℃左右。約有30%破土露白時揭除薄膜,溫度適當調低至28℃,全部頂土出苗后晝溫降為20-25℃,夜溫保持在15-18℃,等到第一片心葉出來后將溫度再提高,以促進幼苗生長。含水量80%左右,濕度大時,增加通風,澆水以少澆勤澆為宜。定植前進行煉苗,少澆水,栽植時以達到2-3片真葉為宜。

        2.嫁接苗育苗

        ?砧木選擇及播種時間

        砧木應高抗枯萎病,與接穗親和力強,對果實的品質無不良影響,可選用葫蘆、白籽南瓜、黑籽南瓜。采用靠接法應提前播種接穗苗4-5天,采用劈接法或插接法先播砧木苗5-7天。砧木1心1葉,接穗2片子葉展平時嫁接效果最好。定植時白天氣溫在25℃以上,10cm土溫穩定在10-12℃為適宜期。

        ?插接法

        嫁接時先將砧木生長點去掉,以左手食指與拇指輕輕夾住砧木的子葉節,右手持小竹簽在平行于子葉方向斜向插入,即自食指處向拇指方向插,以竹簽的尖端正好到達拇指處為度,竹簽暫不拔出,接著將西瓜苗垂直于子葉方向,向下約1厘米處的胚軸斜削一刀,使削面成為長1.0-1.5cm的大斜面,而另一面只需去掉一薄層表皮,使之成為小斜面。然后拔出插在砧木內的竹簽,立即將削好的西瓜接穗插入砧木,使大斜面向下與砧木插口的斜面緊密相接即可。

        靠接法

        先將接穗苗、砧木苗帶根拔起;用刀片削去砧木生長點,自子葉節下0.5cm-1cm處,用刀片自下胚軸窄面從上向下40°斜切0.5cm-0.7cm,深達下胚軸面3/5;接穗苗在子葉節下2/3處用刀片自下胚軸寬面由下向上40°斜切0.5cm-0.7cm,深達胚軸斷面3/5;將接穗苗切口插入砧木苗切口,相互吻合,接穗高于砧木1cm-2cm,接穗子葉與砧木子葉互為十字型,用嫁接夾固定,移栽到營養缽或穴盤中,嫁接口要距土面2cm以上。

        嫁接苗管理

        接口愈合期約需8-10天,白天26-28℃、夜間20-22℃。4-5天后通風降溫。7天后,白天23-24℃、夜間18-20℃。嫁接完畢后,苗床澆一次水,然后扣小拱棚,3-5天內嚴格密封遮光,保持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嫁接后前3天避光,3天后陸續見光。接口愈合后適當降低溫度并增加晝夜溫差,進行煉苗,一般白天22-24℃、夜間10-15℃。發現病害及時噴藥,及時摘除砧木新葉。嫁接西瓜不能壓蔓,以免長自生根,如瓜蔓發生不定根,應及時抹掉。

        生產技術流程

        1.整田施肥

        基肥冬前結合挖翻凍垡整地施入,每畝施腐熟雞糞1500-2000kg、腐熟棉餅或菜餅200- 250kg,翻入底層;上層肥為過磷酸鈣50kg、45%硫酸鉀復合肥50kg(忌用氯化鉀)。定植前30天搭雙大棚,覆無滴膜。1個棚做2畦,畦高25cm,整好畦面后進行化學除草,每畝用72%都爾100mL或96%金都爾 50mL兌水40kg均勻噴灑畦面,預防雜草,然后平鋪地膜。

        2.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瓜苗長到3-5片真葉時,低溫穩定在10℃以上,氣溫平均在15℃以上,選擇晴天無風天氣定植。定植前2-3天苗床澆一次透水,定植后澆足定植水,封好定植孔,加蓋小拱棚保溫。遇低溫天氣需加蓋一層棚膜。定植后一周內,以增溫保溫,促進緩苗為主,一般不放風,白天揭去小拱棚的膜。定植一周后,棚溫達到30℃時放風,中午溫度不超過35℃,午后溫度低于30℃時閉棚。

        3.伸蔓期管理

        蔓長40cm以上時,將瓜蔓理向一側,或兩側。整枝主要有以下三種:二蔓式,留主蔓和一條健壯側蔓;三蔓式:留主蔓和二條側蔓,一株一瓜;稀植多蔓,適合小果型西瓜,一株多瓜。在理蔓的同時進行壓蔓,主、側蔓都要壓,每隔4-6節壓一次。緩苗后澆一次緩苗水,水要澆足,墑情良好時,開花坐果前不要澆水;在伸蔓初期結合緩苗水追施氮肥5kg/畝,遠離瓜根10cm處開溝或挖穴施入。

        4.開花坐果期管理

        坐瓜前不施追肥,嚴格控制澆水,白天溫度在30℃左右,夜溫不低于15℃。每天上午9點以前,不遲于10點,將雄花花粉輕涂至雌花柱頭上,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并做好標記,無籽西瓜需取普通西瓜的花粉。第一雌花及時去除,一般選留主蔓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當幼果雞蛋大小開始退毛時澆第一次水,同時每畝追施硫銨20-25kg,硫酸鉀10-15kg,葉面噴微肥或0.3%的磷酸二氫鉀,之后澆2-3次水。

        5.成熟期管理

        西瓜在停止膨大后順時針翻瓜2-3次,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雨季做好排水防澇,采收前一周停止澆水。第1批瓜采摘后,在大棚架下腳內側地膜下每畝再追施尿素15kg加磷酸二銨10kg作為接力肥,促進第2批、第3批瓜的生長。幼瓜坐穩后,每畝施磷酸二銨15-20kg,或尿素10-15kg,復合肥10kg,追肥后澆1次水。結果后還可采用0.2%的尿素溶液進行葉面噴肥。

        6.采收及分級包裝

        采收時間:頭茬瓜一般32-35天成熟,二茬瓜一般25天左右成熟,無籽西瓜比普通西瓜遲5-7天收獲。采摘西瓜以早晨為宜。采收方法:用剪刀留長瓜藤,最好能留1-2片葉片。分級包裝:禮品西瓜采收后要嚴格分級包裝,貼上商標,一般采用2只或6只禮品箱裝,瓜之間要用泡沫網袋隔開,防止運輸途中裂瓜。

        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1.主要病害

        猝倒病

        藥劑防治:可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6.8%霉多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或用百菌清煙熏劑防治。

        枯萎病

        藥劑防治:枯萎病發生趨勢偏重時,用地衣芽孢桿菌水劑、農抗120、10%雙效靈水劑或 12.5% 治萎靈水劑200倍液40%瓜枯靈,死根1號、77%可殺得或70%敵克松800-1000倍液灌根,交替用藥,間隔7-10天1次,連用2-3次,每株灌藥液量0.25-0.5 kg。

        疫病

        藥劑防治: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及時噴灑58%甲霜靈錳鋅600倍,72.2%普力克水劑800倍,70%乙磷鋁錳鋅500倍,64%殺毒礬500倍,50%甲霜銅800倍。

        病毒病

        藥劑防治:發病后,可用病毒必克500-600倍液、病毒A或病毒K500倍液、病毒酰胺稀釋1000倍+硫酸鋅500倍,進行噴施,5-7天噴1次,連噴2-3次,同時噴施生長調節劑以促進生長。

        蔓枯病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800倍、38%噁霜嘧銅菌酯8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40%雙胍辛烷苯基磺酸鹽(百可得)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隔5-7天一次,連續2-3次。

        炭疽病

        藥劑防治:80%炭疽福美800倍,農抗120水劑 200倍,10%世高800-1000倍,75%百菌清800倍等;溫室西瓜可進行噴粉和熏煙。

        2.主要蟲害

        蚜蟲

        防治技術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10%煙堿乳油500-1000 倍液噴霧防治。密閉效果好的瓜棚,可在傍晚閉棚,每畝用10%敵敵畏煙劑400-500克熏煙防治,第二天早晨通風換氣。蚜蟲危害初期每隔6-7天熏一次,連續熏煙 2-3次。

        白粉虱

        防治技術:選用棚蟲克星、蚜螨虱速殺、菌蟲斃殺、棚蟲必殺等1000 倍液、或 1. 8% 阿維菌素1500 倍液、24% 螺螨酯(螨危)5000 倍液或 20% 噠螨靈 2000 倍液,加入 25% 吡蟲啉 2000 倍液、10%氯噻啉1500 倍液、10% 啶蟲胺1000 倍液或 48% 噻蟲啉 3000 倍混合液噴霧,連噴 2-3次。

        瓜絹螟

        防治技術:幼蟲發生初期,及時摘除卷葉,以消滅部分幼蟲。低齡幼蟲高峰期0.5%苦參堿水劑1000倍液,或25%殺蟲雙水劑500倍液(畝用量200g),或BT 600-700倍液噴霧。

        禁止使用下列農藥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溴乙烷、除草脒、艾氏劑、狄氏劑、汞制劑、砷類、鉛類、敵枯雙、氟乙酰胺、甘氟、、氟乙酸鈉、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線磷、地蟲硫磷、甲基硫環磷、磷化鈣、磷化鎂、磷化鋅、硫線磷、蠅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胺苯磺隆單劑、甲磺隆單劑、百草枯水劑、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內吸磷、克百威、涕滅威、滅線磷、硫環磷、氯唑磷、毒死蜱、三唑磷等。

        3.連作障礙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利用品種本身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抗病,生產上采用的抗病品種有京抗1號、京抗2號、抗病蘇蜜等品種,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沒有對枯萎病抗性很好的品種,因此枯萎病發生很重的田塊需嫁接或換田。

        輪作倒茬。西瓜枯萎病在土壤中存活時間較長,旱地輪作7-8年,水旱輪作要3-4年。

        嫁接換根。生產上克服連作障礙的有效措施是采取嫁接換根技術,即用葫蘆或瓠子作砧木,嫁接換根,目前生產上正大力推廣此技術。

        錯行種植。下茬西瓜的種植行與上茬西瓜錯開。

        土壤藥劑處理。用“多菌靈”、“托布津”進行土壤消毒或用重茬劑經常灌根,但目前藥劑防治的效果一般。

        凈化瓜田。把上茬瓜田中所有的殘枝落葉及時清除干凈,切不可用瓜秧漚肥或亂扔。

        采取明壓。壓蔓方式宜選明壓,以減少枯萎菌從壓節不定根侵染植株的機會。

        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磷鉀鈣肥,適當施用鐵、鋅、錳等微肥,增強植株的抗性;控制環境溫度,減輕病菌的侵染機會,最適發生枯萎病的溫度為24-28℃,空氣相對濕度的突然增大也有利于枯萎病的發生。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系本平臺并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文章來源:揚州農業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農管家獲取更多農技資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