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重慶出版社出版
1880年左右的上海外灘景色
01意外成為通商口岸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把上海定為中外通商的五口之一,對中國人來說,是個意外。
因為,對于中國人來說,上海當時的地位,不僅不如北方的天津、中部的漢口,也不及東邊的寧波。
康熙年間,清廷最初定下四口通商時,于東方,選中的也是寧波,而不是上海。
但是,經過一場在長江三角洲的戰爭,英國人看上了這個不起眼的小縣城。事實證明,英國人這次選對了地方。
在1844年,英國商行進入上海之后,不到10年,上海的進出口貿易額已經超過了廣州。
到了1850年代末,原來的進出口貿易大埠廣州,已經完全沒法跟上海比了。
英國人以商人特有的觸覺,發現了一塊寶地。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市場最發達的地域,這個地方的人經商,有著上千年的傳統和驚人的天賦。
加上上海港是牽制整個長江流域的腹地,扼住了大半個中國的貿易網絡的咽喉,在此地開埠貿易,無論清政府怎樣限制、打壓,都遏制不住地會往前走。
正常的對外貿易轉移到了上海,鴉片貿易中心也轉了過來。
以至于到了1860年代,興起了一座不止在中國,在整個遠東也算得上第一的嶄新的大都市,一座華洋雜處的開放商埠。
開埠之后,上海的地方官跟廣州一樣,不樂意洋人進城。
而到了上海的洋人,也不樂意進城。
一個小小的縣城,,又沒有廣州那么大。
所以,當英國人提出要在城外黃浦江邊的荒灘上租一塊地,在那里居住的要求時,上海地方官很快就答應了。
1845年11月,上海道臺(上海由于瀕臨海域,屬于戰略要地,所以清朝在此設置兵備道,統一協調管理周邊數府,但開埠之后,上海道又被賦予了地方性的對外交涉之權),跟英國人簽了一個租地章程《上海土地章程》。
于是,中國開天辟地有了租界。
最開始的租界,,里面也沒有什么華人,在里面干活的中國人,干完活就得出來。
所以,也談不上司法管理權。
進出口都由中國士兵把守,租界內也沒有多少洋兵。
盡管上海得天獨厚,盡管洋人到了這里,如魚得水。
但是,上海的跨越式發展,還是要歸功于太平天國。
免于戰火的綠洲
1853年,太平軍打下安慶、蕪湖和南京之時,上海就已經開始涌入難民了。同年,小刀會占領上海。
由于租界里的洋人洋兵的協助,江蘇地方才得以驅逐小刀會。
但此事讓租界獲得了管轄租地的特權,從此開始形成國中之國。
由于上海富戶在小刀會占領的幾個月里,躲進了租界,后來,江浙的富人也陸續涌進租界。
從此,租界開始華洋雜處。
租界的繁榮,開始超過了華界。
真正刺激租界以及上海發展的,是1860年太平軍再次打破江南江北大營,進軍江浙兩省。
在這場空前的兵燹之中,江浙一帶的難民,大量涌進了上海。
特別是,在太平軍屢次進攻上海受挫之后,上海就成了一塊可以免于戰火的綠洲。
上海之所以能免于戰火,當然不是太平軍對它格外開恩。而是由于已經開始繁榮的上海,有了一些洋兵。
當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火燒到中國北方之后,上海已經成了英法聯軍的后方基地。
顯然,英法兩國,無論對太平天國持何種態度,肯定不希望戰火燒到這里。
在1860年的中國,西方國家雖然還沒有改變對太平天國的中立態度,但是,對于上海租界里的洋人來說,他們的屁股,已經開始傾向于坐到清政府一邊。
,但上海地方官卻跟在滬的洋人洋兵一拍即合,形成協防上海的新格局。
英法正規軍的參與,使得上海的防衛給太平軍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難題。
不消說,當年英法軍隊的武器和戰斗力當然高過太平軍,甚至高過擁有洋槍洋炮的忠王李秀成的部隊。
但是,當年的太平軍,尤其忠王的部隊,實在是跟洋人關系太好,他們根本就沒想過跟洋人鬧翻。
在他們眼里,西方來的洋人,是跟他們信仰同一宗教的洋兄弟,無論如何都是同盟者。
所以,進軍上海的太平軍,在遇到洋人干涉之際,幾次猶豫不決,喪失了以優勢兵力拿下上海的時機,等到英法增兵之后,又沒有拿下上海這個可能了。
與此同時,整個江浙地區都被戰火波及。
上海成為兵燹綠洲的這個事實,傳遍了大江南北,不僅江浙人來了,連蘇北,甚至山東的難民也來了。
有錢人來了,帶來了金錢和人才,沒錢人來了,帶來了廉價的勞動力。
最高峰的時候,上海人口激增到300萬。
隨后由于瘟疫和饑荒,減少了將近一半,但在那個時代,在世界范圍內,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也已經是超大規模的了。
上海在迅速地膨脹,租界也在膨脹。
高樓、馬路,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建了起來。
繼英國人之后,美國人來了,法國人來了,租界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上海的地面上。
西方人把西方城市的藍圖,帶到了上海,但這個藍圖落到地上,靠的卻是中國人的金錢和中國人的智慧和勞力。
一個新上海崛起了,但不幸的是,這個新上海的主宰,卻是西方人。
有研究者指出,當年參與上海保衛戰的英法軍人,其實是自行其是,并沒有得到本國的授權。
但是,這些英籍和法籍的“上海人”這樣擅自行動,一點都不奇怪。
當年殖民地的殖民者,都是這樣干的。
交通不便,通訊不發達,必須有這樣的專斷權才能生存。
這些特別的“上海人”,也相當于殖民者。
后來,即使本國政府的指令到了,要他們保持中立,不刻意介入中國的內政,他們也不會閑著,只是變了種形式,依舊站在清政府一邊幫忙。
美國牛仔華爾,個子不高,渾身肌肉疙瘩,闖蕩世界,做雇傭軍成癮,被上海富商楊坊(后來買官進入官場)雇來組織洋槍隊。
這洋槍隊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跟華爾一樣的西洋游民,但百十人的洋槍隊,居然真有作用。
于是,洋槍隊在上海地方政府的參與下得以擴大,成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西方人,做,第二層次是菲律賓人,第三層次是華人。統統使用最新式的洋槍洋炮,用西方的編制組織,用西式戰法訓練。
這個華爾,有著牛仔的雇傭道德,對雇主頗為忠心。
楊坊還將女兒嫁給了他,朝廷也給了這個美國牛仔副將的官銜。
如果這個牛仔能安然回國的話,就可以自稱是中國將軍了。
盡管華爾宣稱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但在那個時候,還沒有中國國籍這個說法,所以,美國人一直都認為他是美國人。
洋槍隊成為在華的“上海人”干涉中國內部動蕩的一個杠桿。
在華爾戰死、英國職業軍人戈登接手早已被稱為“常勝軍”的洋槍隊的時候,這支隊伍已經成為作為清政府主力軍之一的淮軍的靈魂。
戈登
在戈登手里,與淮軍綁在一起的常勝軍,是一支更加西式的軍隊,雖然士兵都是華人,但大批正規的英國軍人進入,成為和教練。
他們教會了常勝軍里的華勇使用洋槍洋炮,平時的訓練口令都用英語。
當時,太平軍尤其是李秀成的部隊也使用洋槍洋炮,但是他們卻不肯改變自己的軍隊編制,使之更加適應手中的槍炮。
更不知道如何排列方陣,第次放排槍。至于計算大炮的夾角,讓射擊更有準確性就更不懂了。但是,這一切,常勝軍都會。
等到常勝軍首領戈登因蘇州殺降問題跟李鴻章鬧翻,常勝軍解散并入淮軍之時,太平天國離覆滅已經不遠了。
常勝軍解散之后,淮軍常勝軍化了,變成了中國最現代化的軍隊。
淮軍的崛起,大幅度地推進了中國軍事的現代化進程。
02最現代化的城市
在這個過程中,洋人其實沒有花一分錢。
最初英法軍人參戰的經費,是上海商人提供的,而后來常勝軍的經費以及這支軍隊和淮軍的裝備,也來自中國人自己,有富商的捐助,更多的則來自中國海關的稅收。
需要提一筆的是,中國海關的改革,也是從上海開始的,正是由于上海江海關參用洋人管理的改革,才導致了以江海關為基礎的總稅務司的建立,而江海關的英籍總監李泰國,遂得以出任第一任總稅務司。
這樣的改革,讓原來微不足道的海關稅收變成一筆越來越多的可觀收入,支撐了淮軍的現代化。
同時成為清政府最穩定,而且增長最快的一個財源,自1860年之后,每年提供給清政府數百萬兩白銀的軍費。
上海外灘早期景色(1923年左右)
上海就這樣,成了遠東第一大商埠,成了洋人的冒險家的天堂,歐美的搖錢樹。
這座昔日小縣城,變成了孤懸于中國的一塊資本主義飛地,一個龐大的工商業都市。
中國的現代化,從街道、馬路、鐵路、路燈、抽水馬桶到工廠、商場,再到學堂、報紙、電影、戲劇、娛樂業、跑馬場,都是從上海開始的。
從那以后,上海的華界學租界,其他開放商埠則學上海。
全國的時髦人等,都要到上海來開開洋葷。
上海能在1860年后吸引英美法德等發達國家銀行財團以及本國民族資本家大規模入駐,用50年時間建成當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城市,得益于江浙山東福建江西的富人避難群體。
此精英人口為了躲避太平天國戰亂,逃到上海定居,給整個地區的持續繁榮打下基礎。
美國為首的洋槍隊雇傭軍陰差陽錯保護上海不被戰火毀滅。
不管別人怎么說上海崇洋媚外之類的話,存在即真理。
上海能有歷史上和今天的繁榮,上海民眾的智慧勤勞勇敢善于學習吸收先進是主因,但不能忽視的歷史事實是:英國人開埠用規劃和管理使上海從無到有完成脫胎換骨,美國為首的洋槍隊保護了上海不被太平天國毀城,2戰時英美法多次調停阻止日本占領毀壞上海。
上海,別稱申城,在長江入??谖恢?,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2015年上海GDP位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于日本東京。
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交匯點上的上海港,其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上海也是最早接觸“外界”的地方。
1843年后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并得到迅速發展,其也逐漸成為了東亞地區重要的金融貿易中心,乃至遠東第一大城市。
上海是當時的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在解放之前,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無論股票、黃金、外匯等金融市場規模全部雄踞亞洲第一。
同期的上海還是僅次于芝加哥的全球第二大期貨交易中心,同時也是全球最大黃金現貨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鉆石現貨交易中心、全球三大有色金屬定價中心之一。
極盛時期的上海將東京、香港、新加坡等城市遠遠甩在身后。
解放后,由于大量的商人遷往香港,加上當時的國內國際環境,致使上海的經濟和金融業陷入到嚴重的衰退當中。
以1987年交通銀行恢復營業以及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再度成立為標志,上海的金融市場開始恢復并向國際金融中心大步邁進。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上海一直是多元的。
老城區里原汁原味的老弄堂、外灘沿岸百年歷史的歐式建筑、陸家嘴地區各式各樣的摩天大樓、城隍廟及豫園等承載記憶的中華園林。
除此之外,中國大陸第一家迪士尼也開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則能滿足你瘋狂購物的無窮欲望。
夜幕降臨,搭上一艘夜游外灘的游船盡賞外灘景致;
或是在衡山路的酒吧一條街感受都市的燈紅酒綠,都是夜晚的絕佳之選。
現在的外灘
以上文章內容屬原作者,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于本文發布30日內聯系本公眾號進行刪除,并就版權問題聯系相關內容來源。
微信公眾號:一問一世界幸福要回答(yiwenyishijie021 ,一問一世界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