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vhtpr"><code id="vhtpr"></code></tr>

    <ins id="vhtpr"></ins>
      <output id="vhtpr"><nobr id="vhtpr"></nobr></output><output id="vhtpr"></output>

      <menuitem id="vhtpr"></menuitem>

      <tr id="vhtpr"></tr>
        <tr id="vhtpr"><nobr id="vhtpr"><delect id="vhtpr"></delect></nobr></tr>
        <kbd id="vhtpr"><video id="vhtpr"></video></kbd>
      1. 北京物流信息聯盟

        視野 | 瑞典從高度依賴石油能源成功轉型,如今生物質能占其一次能源消費量的36%,先鋒經驗對中國有何啟示?

        固廢觀察 2022-08-20 06:51:41


        生物質成型燃料是一種性能優異的可再生清潔燃料,在中國卻發展緩慢,障礙重重。在很多經濟發達、環保標準嚴苛的國家,使用成型燃料已成為替代化石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瑞典就是一個成型燃料利用的先鋒國家,他們的經驗值得借鑒。

        來源:環保人

        文丨?朱萬斌?

        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特點

        生物質成型燃料是以農業廢棄物、林業三剩物為原材料,經過粉碎、烘干、成型等工藝,制成粒狀、塊狀、柱狀,一定規格和密度的,可在生物質能鍋爐直接燃燒的新型清潔燃料。由于成型燃料含硫量和含氮量低,配套專用鍋爐可以達到很高的清潔燃燒水平,一般只需要適當除塵即可達到天然氣的鍋爐排放標準,是國際公認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以中國在運行項目核算,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與煤炭、重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相比,單位熱量費用比值分別約為1:0.85:1.7:1.5,成型燃料比煤炭供熱貴約1/5,但比重油和天然氣顯著便宜。如果煤炭供熱達到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同等的清潔水平,要增加除塵、脫氮、脫硝的措施,成本將顯著超過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因此,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是經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供熱方式。

        瑞典生物質能源概況

        瑞典是北歐最大的國家,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土面積45萬平方公里,人口900多萬。作為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更因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和宣布2020年告別石油而受到世界高度關注。瑞典201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比1990年增長了50%,溫室氣體排放量卻降低了9%,成為首個名副其實的可持續發展國家。瑞典的成功減排,主要歸功于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當前瑞典生物質能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的36%,排名第一位。2009年生物質能首次超過石油成為消費量最多的能源,比水能和核能之和還多。其中成型燃料又是最重要的產品,約占生物質能源的80%。

        2016年瑞典消費成型燃料240萬噸,人均消費量約270公斤,居世界第一。瑞典有大約70家成型燃料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300多萬噸,其中年產10萬噸以上10余家,年產1萬至10萬噸10余家,其余大多是小型企業。全國20%的企業生產了80%的成型燃料。除本國生產以外,瑞典每年還進口成型燃料數十萬噸。成型燃料廣泛應用于發電,工業供熱、蒸汽以及商業、辦公和居民采暖。

        瑞典位于寒帶地區,每年供暖季長達7-8個月,生物質供熱占其全部供熱市場的70%以上。瑞典生物質發電多采用熱電聯產的模式,熱效率通常在80%以上;近年更趨向于熱電和成型燃料等多項聯產,綜合熱效率達到驚人的95%以上。瑞典北部一個常住人口約4000人的小城市謝萊夫特奧,就因為擁有一個50兆瓦的熱電和成型燃料聯產工廠,成為瑞典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瑞典全國有超過10萬個大中小型生物質供熱站,供熱對象涵蓋機場、寫字樓、工業園區、居民小區、商場等幾乎所有類型的熱水和蒸汽用戶。典型的生物質供熱站有高度自動化的無人值守系統。整個生物質供熱系統十分清潔、高效、便捷。

        在瑞典,除了電廠和隨處可見的生物質供熱站大量使用之外,成型燃料是居家日常消費必需品,可以很便利的從超市購買。家庭大多采用成型燃料專用壁爐取暖。新型壁爐外觀精致,配備高度自動控制系統,每天加料1-2次,就可以滿足全天取暖需求。

        發展歷程和驅動機制

        瑞典是個缺油少氣的國家,能源使用曾經長期依賴石油進口。進口原油價格飛漲和核能安全事故促成了生物質能產業的快速發展。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爆發,恰巧瑞典遭遇罕見寒冬,導致隨后人口嚴重外流,經濟受到重創??稍偕?、可本地供應的能源成為國家迫切的戰略需要。到1979年石油價格再次狂飆,美國又發生了三哩島核電事故。1980年瑞典經過全民公投決定到2010年逐步淘汰核電。

        生物質能具有清潔、環保、碳中性的特點,并可以本地生產和供應。與燃煤相比,使用成型燃料供熱可以使溫室氣體排放減少90%。瑞典的可再生能源開發最終選擇了以生物質能為主導的策略,并在1980年代初形成第一個發展浪潮。

        瑞典生物質能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堅定的政策支持,二是強有力的激勵措施,三是先進的科技和標準體系支撐。

        瑞典1991年實施的碳稅政策催生了生物質能最快速的發展期。碳稅政策使得石油燃料成本大幅上升,可再生能源因而具有了競爭力。數年間,燃油供熱的價格逐步升高到翻番,結果將燃油供熱逐出了工業和民用市場。1970年燃油供熱占瑞典90%的市場份額,而到2010年,僅剩2%。這部分市場主要轉換為生物質供熱,2010年生物質供熱占據70%的市場份額。民用供熱方面生物質燃料與燃油相比價格優勢明顯,居民主要采用成型燃料供熱。

        1990年瑞典政府決定對生物質熱電聯產工程進行投資補貼, 2003年又實行了綠電證書政策,要求企業消費者必須消費一定比例的經認證的“綠色電力”,否則就要購買綠色電力指標。而獲得“綠色電力”認證的電力生產,則可以免除碳稅,同時綠電指標還可進行交易。生物質發電是典型的綠色電力,并且大量采用成型燃料作原料。這兩個措施促進生物質發電產業快速發展。當然隨著碳匯交易平臺的建立,生物質能是最大的受惠產業之一。

        瑞典建立了完備的成型燃料研發體系和標準體系,是歐盟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相關設備和標準的主導國家。

        • 先進的成型燃料生產技術和設備保證了產品質量,降低了成本;

        • 先進的生物質燃燒裝備和技術,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污染物排放;

        • 而從原料收集到產品生產、配送、燃燒等環節,再到相關設備,相關操作規程的標準化,為產業快速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今歐洲成型燃料標準體系已被世界廣泛使用和借鑒。

        2000年之后,瑞典又實行了生物質運輸燃料免稅政策,促進了生物質運輸燃料如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氣等快速發展。瑞典生物質能源年利用量從1970年代的40 太千瓦時增加到2012年的140 太千瓦時。根據瑞典生物質能源協會預測,到2020年,瑞典生物質能年利用量將達到約250太千瓦時。

        ↓↓↓

        啟示: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瑞典已經成功從1970年代70%-80%的能源依賴進口石油,轉型到石油僅限用作運輸燃料,而社區供熱、工業供熱和電力供應都主要使用生物質能源。

        在很多國家都在爭論是否應該支持發展生物質能的時候,瑞典做出了杰出表率,示范了在油價高企,環境問題嚴峻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下,一個國家如何依靠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開發利用本地資源,短時間內成功將進口依賴型能源結構調整為可持續、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結構,建成了低碳經濟模式,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中國不具備瑞典那樣豐富的森林資源,但是中國每年有十幾億噸農林廢棄物亟需妥善處理,比瑞典的資源量高出幾個數量級,完全可以通過成型燃料產業和相關生物質能產業的開發,為國家能源安全、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氣污染物治理和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做出重要貢獻。我們需要向瑞典學習如何制定有力政策,并長期穩定地支持研發和標準化工作,促進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的發展。

        統一認識、堅定發展是關鍵。、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環保部此前曾有多個文件明確成型燃料是“清潔能源”,但還是差點戴了“高污染燃料”的帽子。這亟需相關部委建立協調機制,共同推進。當務之急,是要抓住“壓煤”的機遇,給予使用成型燃料與“煤改氣”同等的政策待遇,提倡“煤改生物質”行動,并盡快建立國家級科技支撐平臺。

        下拉查看我國最新能源戰略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

        《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的通知

        ?

        發改基礎〔2016〕2795號


         ?、?到 2020 年,全面啟動能源革命體系布局,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化,根本扭轉能源消費粗放增長方式,實施政策導向與約束并重。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 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能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非化石能源占比15%;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 年下降18%;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 年下降15%,主要能源生產領域的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電力和油氣體制、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綠色財稅金融政策等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0%以上,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能源保障。

         ?、?2021—2030 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核能利用持續增長,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減少。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 億噸標準煤以內,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0%左右,天然氣占比達到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滿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2030 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

         ?、?展望 2050 年,能源消費總量基本穩定,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一半,建成能源文明消費型社會。

         

          以下為《通知》主要內容(摘錄)

          一

          把握能源發展大勢,充分認識能源革命緊迫性

         ?。ㄒ唬┦澜缒茉窗l展趨勢。當今世界,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帶來環境、生態和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一系列問題,主動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轉型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自覺行動。新一輪能源變革興起,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邁向生態文明。

          一是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成為大勢。

          在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紛紛制定能源轉型戰略,提出更高的能效目標,制定更加積極的低碳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加大溫室氣體減排力度。各國不斷尋求低成本清潔能源替代方案,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

          二是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隨著頁巖油氣革命性突破,世界油氣開始呈現石油輸出國組織、俄羅斯—中亞、北美等多極供應新格局。中國、歐盟等國家(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帶動全球能源供應日趨多元,供應能力不斷增強,全球能源供需相對寬松。

          三是世界能源技術創新進入活躍期。

          能源新技術與現代信息、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成熟,大規模儲能、氫燃料電池、第四代核電等技術有望突破,能源利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日益豐富,將帶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深刻變化。

          四是世界能源走勢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近年來,國際油價大幅震蕩,對世界能源市場造成深遠影響,未來走勢充滿變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本相對偏高,競爭優勢仍不明顯,化石能源主體地位短期內難以替代。,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

         ?。ǘ┪覈茉窗l展形勢。

          今后十余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我國能源發展將進入從總量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的新階段。

          一是我國能源消費將持續增長。一方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目標,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將不斷提高,剛性需求將長期存在。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增長動力加快轉換,粗放式能源消費將發生根本轉變,能源消費進入中低速增長期。

          二是綠色低碳成為能源發展方向。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要求能源與環境綠色和諧發展。同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更加主動控制碳排放,要求堅決控制化石能源總量,優化能源結構,將推動能源低碳發展邁上新臺階。

          三是能源體制不斷健全完善。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取得重大進展,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能源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也將基本形成,能源發展水平與人民生活質量同步提高。

          四是能源國際合作水平持續提高。隨著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促進能源科技實力顯著提升,在國際能源合作和治理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ㄈ┠茉锤锩鼨C遇挑戰。

          總體上看,推進能源革命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必須統籌全局,把握機遇,因勢利導,主動作為,集中力量實現戰略目標。

         ?。ㄋ模┠茉锤锩卮笠饬x。

          推進能源革命,有利于促進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行穩致遠,支撐我國邁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有利于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使能源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建設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二

          面向全面建設現代化,明確能源革命戰略目標

          目標要求。

          到 2020 年,全面啟動能源革命體系布局,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化,根本扭轉能源消費粗放增長方式,實施政策導向與約束并重。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 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能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非化石能源占比15%;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 年下降18%;能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工業產品能源效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 年下降15%,主要能源生產領域的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電力和油氣體制、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綠色財稅金融政策等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0%以上,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能源保障。

          2021—2030 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核能利用持續增長,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減少。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 億噸標準煤以內,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0%左右,天然氣占比達到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滿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2030 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現價)達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工業產品能源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現代能源市場體制更加成熟完善;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較高水平,更好利用國際能源資源;初步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展望 2050 年,能源消費總量基本穩定,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一半,建成能源文明消費型社會;能效水平、能源科技、能源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全球能源治理重要參與者;建成現代能源體系,保障實現現代化。

          三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開創節約高效新局面

          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同步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有效落實節能優先方針,全面提升城鄉優質用能水平,從根本上抑制不合理消費,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

         ?。ㄒ唬﹫詻Q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把能源消費總量、強度目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約束性指標,推動形成經濟轉型升級的倒逼機制。合理區分控制對象,重點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和石油消費增量,鼓勵可再生能源消費。

         ?。ǘ┐蛟熘懈呒壞茉聪M結構。

          提高服務業比重,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促進服務業更多使用清潔能源。通過實施綠色標準、綠色管理、綠色生產,加快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大力發展低碳產業,推動產業體系向集約化、高端化升級,實現能源消費結構清潔化、低碳化。

         ?。ㄈ┥钊胪七M節能減排。

          全面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大力發展鐵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輸和水運,減少煤炭等大宗貨物公路長途運輸,加快零距離換乘、無縫銜接交通樞紐建設。倡導綠色出行,深化發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提高出行信息服務能力。統籌油、氣、電等多種交通能源供給,積極推動油品質量升級,全面提升車船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

         ?。ㄋ模┩苿映青l電氣化發展。

          大幅提高城鎮終端電氣化水平。實施終端用能清潔電能替代,大力推進城鎮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加快制造設備電氣化改造,提高城鎮產業電氣化水平。

          提高鐵路電氣化率,超前建設汽車充電設施,完善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技術標準,加快全社會普及應用,大幅提高電動汽車市場銷量占比。淘汰煤炭在建筑終端的直接燃燒,鼓勵利用可再生電力實現建筑供熱(冷)、炊事、熱水,逐步普及太陽能發電與建筑一體化。

         ?。ㄎ澹淞⑶趦€節約消費觀。

          繼續完善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扶持政策體系。適應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發展,引導消費者購買各類節能環保低碳產品,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過度包裝。推廣綠色照明和節能高效產品。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增強公眾參與程度,擴大信息公開范圍,使全體公民在普遍享有現代能源服務的同時,保障公眾知情權。健全舉報、聽證、。

          四

          推動能源供給革命

          構建清潔低碳新體系立足資源國情,實施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煤炭轉型發展,提高非常規油氣規?;_發水平,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完善輸配網絡和儲備系統,優化能源供應結構,形成多輪驅動、安全可持續的能源供應體系。

         ?。ㄒ唬┩苿用禾壳鍧嵏咝ч_發利用。

          實現煤炭轉型發展是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立足點和首要任務。實現煤炭集中使用。多種途徑推動優質能源替代民用散煤,大力推廣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制定更嚴格的煤炭產品質量標準,逐步減少并全面禁止劣質散煤直接燃燒,大力推進工業鍋爐、工業窯爐等治理改造,降低煤炭在終端分散利用比例,推動實現集中利用、集中治理。

          大力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建立健全煤炭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煤炭清潔儲運體系,加強煤炭質量全過程監督管理。不斷提高煤電機組效率,降低供電煤耗,全面推廣世界一流水平的能效標準。加快現役煤電機組升級改造,新建大型機組采用超超臨界等最先進的發電技術,建設高效、超低排放煤電機組,推動實現燃煤電廠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本達到燃氣電廠排放水平,建立世界最清潔的煤電體系。

          促進煤炭綠色生產。嚴控煤炭新增產能,做好新增產能與化解過剩產能銜接,完善煤礦正常退出機制,實現高質量協調發展。實施煤炭開發利用粉塵綜合治理,限制高硫、高灰、高砷、高氟等煤炭資源開發。強化礦山企業環境恢復治理責任,健全采煤沉陷區防治機制,加快推進歷史遺留重點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統籌煤炭與煤層氣開發,提高煤矸石、礦井水、煤礦瓦斯等綜合利用水平。加強煤炭洗選加工,提高煤炭洗選比例。促進煤炭上下游、相關產業融合,加快煤炭企業、富煤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轉產轉型發展。

         ?。ǘ崿F增量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

          推動非化石能源跨越式發展。堅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舉,以分布式利用為主,推動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

          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不斷提高發電效率,降低發電成本,實現與常規電力同等競爭。因地制宜選擇合理技術路線,廣泛開發生物質能,加快生物質供熱、生物天然氣、農村沼氣發展,擴大城市垃圾發電規模。創新開發模式,統籌水電開發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在具備條件的城市和區域,推廣開發利用地熱能。開展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示范推廣。采用我國和國際最新核安全標準,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做好核電廠址保護,優化整合核電堆型,穩妥有序推進核電項目建設,加強鈾資源地質勘查,實行保護性開采政策,規劃建設核燃料生產、乏燃料后處理廠和放射性廢物處置場。積極推動天然氣國內供應能力倍增發展。

         ?。ㄈ┩七M能源供給側管理。

          建立健全能源生產、配送、交易管理市場化制度,推動能源優質優供,引導能源消費升級。完善產能退出機制,加快淘汰能源領域落后產能。分級分類建立能源產品標準體系并逐步完善提高,嚴禁不合格能源生產和交易使用。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清潔能源成本,完善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的市場機制,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化石能源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合理確定煤炭稅費水平。

          建立多元化成品油市場供應體系,實現原油、煤炭、生物質等原料的生產技術和產品的協同優化。優化能源系統運行,打造能源高效公平流動基礎設施平臺。建立能源基礎設施公平性接入的有效監督機制,降低輸配成本,提高能源供給效率。

         ?。ㄋ模﹥灮茉瓷a布局。

          綜合考慮能源資源稟賦、水資源條件、生態環境承載力以及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等因素,科學確定能源重點開發基地,統籌能源生產與輸送。合理布局能源生產供應。

          東部地區,充分利用國內外天然氣,發展核電、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海上風電,積極吸納其他地區富余清潔能源,率先減煤。

          中部地區,大力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做好煤炭資源保護性開發,總體上降低煤炭生產規模,加快發展煤層氣,建設區外能源輸入通道及能源中轉樞紐。

          西南地區,建設云貴川及金沙江等水電基地,大力發展川渝天然氣,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加快調整煤炭生產結構。

          西北地區,建設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型綜合能源基地,保障全國能源平衡。

          東北地區,加快淘汰煤炭落后產能,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現供需平衡,完善國外能源輸入通道。

         ?。ㄎ澹┤娼ㄔO“互聯網+”智慧能源。

          鼓勵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產,推動化石能源開采、加工及利用全過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快開發先進儲能系統。加強電力系統的智能化建設,有效對接油氣管網、熱力管網和其他能源網絡,促進多種類型能流網絡互聯互通和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建設“源—網—荷—儲”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

          建設分布式能源網絡。鼓勵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與天然氣協同發展,建設基于用戶側的分布式儲能設備,依托新能源、儲能、柔性網絡和微網等技術,實現分布式能源的高效、靈活接入以及生產、消費一體化,依托能源市場交易體系建設,逐步實現能源網絡的開放共享。

          構建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能源監測、管理、調度信息平臺、服務體系和產業體系。打造能源企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全面推進能源領域眾創眾包眾扶眾籌。

          五

          推動能源技術革命

          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立足自主創新,準確把握世界能源技術演進趨勢,以綠色低碳為主攻方向,選擇重大科技領域,按照“應用推廣一批、示范試驗一批、集中攻關一批”路徑要求,分類推進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創新,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培育能源技術及關聯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ㄒ唬┢占跋冗M高效節能技術。

          以系統節能為基礎,以高效用能為方向,將高效節能技術廣泛應用于工業、建筑、交通等各領域。工業節能技術。發展工業高效用能技術,加強生產工藝和機械設備節能技術研發,重點推動工業鍋(窯)爐、電機系統、變壓器等通用設備節能技術研發應用。

         ?。ǘ┩茝V應用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利用技術。

          強化自主創新,加快非化石能源開發和裝備制造技術、化石能源清潔開發利用技術應用推廣??稍偕茉醇夹g。加快大型陸地、海上風電系統技術及成套設備研發,推動低風速、風電場發電并網技術攻關。加快發展高效太陽能發電利用技術和設備,重點研發太陽能電池材料、光電轉換、智能光伏發電站、風光水互補發電等技術,研究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消納技術。研發應用新一代海洋能、先進生物質能利用技術。

          先進核能技術。推動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的規?;ㄔO,鈉冷快中子堆核電廠示范工程及壓水堆乏燃料后處理示范工程的建設,以及高溫氣冷堆等新型核電示范工程建設;推進小型智能堆、浮動核電站等新技術示范,重點實施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示范推廣。突破鈾資源攻深找盲技術和超深大型砂巖鈾礦高效地浸、鈾煤協調開采等關鍵技術,探索鹽湖及海水鈾資源低成本提取技術,開展先進核電燃料的研究和應用,開發事故容錯核燃料技術、先進核燃料循環后處理技術及高放廢物處理處置技術。

          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技術。創新煤炭高效建井和智能礦山等關鍵技術、煤炭無人和無害化等智能開采、充填開采、保水開采以及無煤柱自成巷開采技術,開展礦井低濃度瓦斯采集、提純、利用技術攻關。創新超高效火電技術、超清潔污染控制技術、低能耗碳減排和硫捕集封存利用技術、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技術等,掌握燃氣輪機裝備制造核心技術。做好節水環保高轉化率煤化工技術示范。

          油氣開發利用技術。積極研究應用油氣高采收率技術和陸地深層油氣勘查開發技術。探索致密氣、頁巖氣壓裂新技術、油頁巖原位開采技術。研發推廣適合不同煤階的煤層氣抽采技術。推動深海油氣勘查開發、海上溢油等事故應急響應和快速處理技術及裝備研發。加快重劣質油組合加工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積極推動油品質量升級關鍵技術研發及推廣,突破分布式能源微燃機制造技術,推廣單燃料天然氣車船應用技術。

         ?。ㄈ┐罅Πl展智慧能源技術。

          推動互聯網與分布式能源技術、先進電網技術、儲能技術深度融合。先進電網技術。能源互聯網技術。集中攻關能源互聯網核心裝備技術、系統支撐技術,重點推進面向多能流的能源交換路由器技術、能氣交換技術、能量信息化與信息物理融合技術、能源大數據技術及能源交易平臺與金融服務技術等。

         ?。ㄋ模┘訌娔茉纯萍蓟A研究。

          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重點提高化石能源地質、能源環境、能源動力、材料科學、信息與控制等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六

          推動能源體制革命,促進治理體系現代化

          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節約、多元、高效為目標,創新能源宏觀調控機制,,完善能源法律法規,構建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

         ?。ㄒ唬嫿ㄓ行Ц偁幍哪茉词袌鲶w系。

          全面推進能源企業市場化改革。著力推動能源結構、布局、技術全面優化。實施國有能源企業分類改革,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推進電力、油氣等重點行業改革。

         ?。ǘ┙⒅饕墒袌鰶Q定價格機制。

          推動形成由能源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環境補償成本、代際公平可持續等因素決定能源價格機制。穩妥處理和逐步減少交叉補貼。加強政府定價成本監審,推進定價公開透明。。落實和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用能需求。

         ?。ㄈ﹦撔履茉纯茖W管理模式。

          加強能源重大問題的戰略謀劃,加強頂層設計,不斷提高能源宏觀管理的全局性、前瞻性、針對性。

          做好能源規劃、年度計劃及各類專項規劃之間的有機銜接,建立規劃實施、監督檢查、評估考核機制,保障規劃有效落實,進一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約束力。

          創新和完善能源宏觀調控,按照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并舉、短期和中長期結合、國內和國際統籌、改革和發展協調的要求,推動實現能源總量和強度控制、優化能源結構、防控風險、保護環境。完善鼓勵清潔能源加快發展的產業政策和投融資機制。健全能源統計制度,完善計量體系和能源消費總量、環境質量、節能減排等目標考核體系,推進能源管理體系認證。

         ?。ㄋ模┙⒔∪茉捶ㄖ误w系。

          以能源法治平衡各方利益,以能源法治凝聚能源改革共識,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建立科學完備、先進適用的能源法律法規體系。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健全能源法律法規體系,,研究完善相關配套實施細則,做好地方性法規與法律、行政法規的銜接。及時修訂廢止阻礙改革、落后于實踐發展的法律法規。增強能源法律法規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

          七

          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打造能源命運共同體

          按照立足長遠、總體謀劃、多元合作、互利共贏的方針,加強能源寬領域、多層次、全產業鏈合作,構筑連接我國與世界的能源合作網,打造能源合作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ㄒ唬崿F海外油氣資源來源多元穩定。

          海外重點合作區域布局,豐富能源國際合作內涵,把握好各方利益交集。構建多元化供應格局。

         ?。ǘ惩ā啊蹦茉创笸ǖ?。

          鞏固油氣既有戰略進口通道,加快新建能源通道,有效提高我國和沿線國家能源供應能力,全面提升能源供應互補互濟水平。

          確保能源通道暢通。鞏固已有主要油氣戰略進口通道。推動建立陸海通道安全合作機制,做好通道關鍵節點的風險管控,提高設施防護能力、戰略預警能力以及突發事件應急反應能力,建設安全暢通的能源輸送大通道。完善能源通道布局。推進共商共建共享。保障能源輸送高效暢通。以企業為主體,以基礎設施為龍頭,共建境外能源經貿產業園區。

         ?。ㄈ┥罨瘒H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

          融入全球能源產業鏈。發揮比較優勢,培育一批跨國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推動能源生產和高效節能裝備、技術、服務“走出去”。聯合技術先進國家共同開拓第三方國際市場,深度融入全球能源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

         ?。ㄋ模┰鰪妵H能源事務話語權。

          積極參與國際能源治理。推動全球能源治理機制變革,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打造命運共同體。

          八

          提升綜合保障能力

          掌握能源安全主動權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危機意識,立足國內,著眼全球,構建涵蓋能源供給利用、儲備應急、監督管理等各方面的綜合保障體系,把能源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ㄒ唬┬纬啥嘣踩U象w系。統籌不同能源品種、生產輸送消費環節、當前和長遠需要,全面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的綜合協同能力。

          推動多元化保障安全。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穩定國內供應,確保油氣安全。加強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等供應安全。處理好不同能源品種替代互補關系,實現多能互補。

          強化全過程安全保障。升能源安全輸送能力,統籌煤、電、油、氣網運設施能力建設,建設架構合理、堅強可靠的骨干輸電通道,形成全面覆蓋的油氣管網,實現能源便捷流動、靈活調運。

          堅持長短結合。把新能源、新技術、氣候變化作為新能源安全觀的重要內容。

         ?。ǘ┰鰪姂鹇詢浜蛻蹦芰?。

          建立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并重、、資源儲備與技術儲備結合、戰略儲備與應急響應兼顧、國內儲備與國際儲備互補的能源儲備機制。擴大能源資源及產品儲備規模。

         ?。ㄈ┨嵘a運行安全水平。

          加大能源安全生產投入,,全面提升煤電油氣運安全水平。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全面普查煤礦隱蔽致災因素,加快關閉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隱患嚴重的煤礦。加大老舊油氣管道和電網改造力度,做好基礎設施保護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強化煉廠、油庫、油氣加注站等重大危險源管控。加強核安全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核能與核技術安全水平,降低核與輻射安全風險。盡快出臺能源互聯網技術安全制度,加強安全研判和預控。

        。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堅決遏制能源領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及時排查化解安全隱患。加強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整合建立能源安全生產綜合信息平臺。。

          九

          實施重大戰略行動,推進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圍繞能源革命戰略目標,選擇重點突破領域,通過示范建設和實施重大工程,推動落實各項戰略任務。

         ?。ㄒ唬┤窆澞苄袆?。

          開展千家萬戶綠色節能活動,深入開展反過度包裝、反食品浪費、反過度消費行動,完善國家節能技術推廣機制。實施一批節能改造重點工程,推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行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制度。加強節能監察。建設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全面建設節約型辦公區。建立能流物流高效循環、梯級利用的復合型工廠和園區。全面實行供熱計量收費,推廣綠色施工及裝配化建造方式。深入推進“車、船、路、港”千家企業節能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

         ?。ǘ┠茉聪M總量和強度控制行動。

          將全國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和重點用能單位,嚴格考核、監督和問責。推行用能預算管理制度,研究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率先開展用能權使用和交易試點,結合綜合經濟社會效益等,對重點行業企業排序,建立初始用能權核定制度。全面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推動電代油、氣代油、生物燃料替代,提高燃油經濟性標準。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確保實現空氣質量治理階段性達標。

         ?。ㄈ┙闾寂欧攀痉缎袆?。

          重點控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的碳排放。繼續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推廣新能源汽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碳排放率先達到峰值。深入開展低碳?。▍^、市)、市、城鎮、產業園區、社區試點示范,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開展碳捕集利用封存試點。

          推動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行重點單位碳排放報告、核查、核證和配額管理制度。

         ?。ㄋ模╇娏π枨髠裙芾硇袆?。

          充分發揮電力需求側管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開展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行動,并在交通、建筑、商業領域推廣示范。制定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指南,形成一批示范企業和園區。建設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支持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形成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推薦產品和技術目錄。建設產業聯盟及相關中介組織,加快培育電能服務產業。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評價,推動形成科學、有序、安全、節約的現代用能管理體系。組織萬家工業企業參與專項行動,到2020 年,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電耗平均下降10%以上。

         ?。ㄎ澹┟禾壳鍧嵗眯袆?。

          全面實施燃煤電廠節能及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堅決淘汰關停落后產能和不符合相關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燃煤機組。在2020 年前,所有現役電廠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 克標準煤/千瓦時,新建電廠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 克標準煤/千瓦時,到2030 年,煤炭用于發電的比重不斷提高,燃煤電廠平均供電煤耗進一步降低,超低污染物排放煤電機組占全國80%以上。多措并舉,全面推進散煤治理。到2020 年,全面實現燃煤鍋爐污染物達標排放,大氣污染重點防控區全部淘汰落后燃煤鍋爐,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實施重點區域散煤清潔化治理行動,散煤治理取得明顯進展。

         ?。┨烊粴馔茝V利用行動。

          進一步明確積極發展天然氣政策,高效利用天然氣。實施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氣化工程,根據資源落實情況,加快重點地區燃煤設施和散煤燃燒天然氣替代步伐,做好供需季節性調節。提高城市燃氣化率。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積極推進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推動天然氣和新能源融合發展。開展交通領域氣化工程,大力推進車、船用燃油領域天然氣替代,加快內河船舶液化天然氣燃料的推廣應用。

         ?。ㄆ撸┓腔茉纯缭桨l展行動。

          優化風電和光伏發電布局,加快中東部可再生能源發展,穩步推進“三北”地區風光電基地建設,建立棄風率和棄光率預警考核機制,實現可再生能源科學有序發展。鼓勵可再生能源電力優先就近消納,充分利用規劃內輸電通道實現跨區外送。大力推進生物質能原料基地建設,擴大生物質能利用規模。開展地熱能示范縣、示范鄉鎮建設。開展海洋能示范項目建設。在生態優先前提下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中小型水電站,大力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科學有序開發金沙江等水電。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力爭達到50%。

         ?。ò耍┺r村新能源行動。

          更好發揮能源扶貧脫貧攻堅作用,改善貧困地區用能條件,通過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開發水電資源等方式,探索能源開發收益共享等能源扶貧新機制。建立農村商品化能源供應體系,穩步擴大農村電力、燃氣和潔凈型煤供給,加快替代農村劣質散煤,提高物業化管理、專業化服務水平。統籌推進農村配電網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熱利用。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建設集中供熱和燃氣管網。就近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林業剩余物等生物質資源,開展農村生物天然氣和沼氣等燃料清潔化工程。到2030 年,農村地區實現商品化能源服務體系。

         ?。ň牛┠茉椿ヂ摼W推廣行動。

          融合應用信息、電力、儲能、電力電子、新能源技術,搭建能源互聯網基礎架構。建設能源智能化、綜合能源網和信息通訊基礎設施,開發能源聯網交易體系,創新能源交易商業模式。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務,培育綠色能源交易市場,發展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等。建設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技術標準體系。

         ?。ㄊ┠茉搓P鍵核心技術及裝備突破行動。

          強化創新基礎,依托骨干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建設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能源技術研究基地(平臺)。優化能源科研機構組織運行方式,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加強能源基礎理論聯合研究,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能力,在重要的能源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梯次開展重大示范工程。調整優化能源裝備制造布局,推動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建設全球重大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加強能源裝備領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提供全產業鏈、全溯源鏈、全生命周期計量測試服務。

         ?。ㄊ唬┠茉垂┙o側結構性改革行動。

          持續深化國有能源企業改革,完善油氣和電力主體多元的市場化體系,增強市場活力和市場競爭力,轉變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做優做強,提高能源供應質量和效率。加快油氣交易平臺建設,完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推動新能源基地配套布局天然氣、抽水蓄能等調峰電廠,提高發電穩定性。開展化石能源產品質量達標行動,完善煤炭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加強油氣管網、,加強煤炭質量監測和抽查管理。加快建設排污權、碳交易市場,實現化石能源外部成本內部化。實施能源生產安全保障行動。

         ?。ㄊ┠茉礃藴释晟坪蜕壭袆?。

          在建筑建材、車用燃油、汽車排放、家用電器、商品煤、燃煤鍋爐等方面,制修訂更加嚴格的節能環保標準。在太陽能發電、核電安全、能源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方面,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加快前沿性創新技術轉化為標準。超前部署創新領域標準研究。建立標準及時更新機制。落實責任主體,加強標準執行,嚴格監督考核,完善獎懲制度。

         ?。ㄊ啊蹦茉春献餍袆?。

          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推動能源投資和貿易;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暢通能源輸送通道。聯合開發水能、光伏、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資源,打造清潔能源合作樣板。實施低碳示范區、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及人員培訓合作項目。

          十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戰略目標全面實現

          推進能源革命,必須統一思想,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完善規劃體系,協調重大關系,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穩妥推進,保障能源革命階段性任務和整體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ㄒ唬┟鞔_實施責任主體。

          各地區、各部門要提高認識,深入理解加快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切實負起責任,密切協調配合,強化信息共享和協同聯動機制,形成強大合力。

         ?。ǘ娀巹澲笇ё饔?。

          制定或修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區域、專項規劃及年度計劃,要體現能源革命戰略意圖。依據本戰略制定能源分行業、分區域以及重點領域專項規劃,注重能源規劃和年度計劃相銜接。處理好整體與局部、長遠與近期之間的關系。完善規劃動態調整機制,提升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約束力,在規劃體系中分解落實能源戰略任務和目標,形成具體實施方案。建立規劃實施、監督檢查、評估考核機制,保障規劃有效落實。

         ?。ㄈ┩晟普叽胧┍U?。

          促進能源政策與財稅、金融、土地、價格、環保、產業等相關政策統籌協調,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連貫統一,提高政策綜合效力。加強制度配套,將能源消費“雙控”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建設與之相配套。嚴格約束性指標管理,加大審批事項取消下放力度,更多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ㄋ模┙∪O督管理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加強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要周密部署、強化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對戰略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及時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建立戰略任務落實情況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價機制,完善長期監測、滾動調整、績效評估和監督考核機制。同時,,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信息公開,引導公眾參與戰略貫徹落實的全過程,提高戰略推進、獨立監督、科學管理、民主決策的水平。

         ?。ㄎ澹┘訌娦麄鹘逃龑?。

          各地區、各部門要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能源革命戰略宣傳,加強新聞宣傳、政策解讀和教育普及,準確闡述戰略的革命思想,把“清潔低碳、、弘揚。,回應社會關切,傳遞有利于加快能源革命的好聲音和正能量,積極營造濃厚、持久的社會氛圍,推動形成社會共識和自覺意識,不斷把能源革命推向深入。


        “中國環聯”官方網站正式上線

        讓您第一時間了解行業發展態勢

        戳下方“閱讀原文”直達

        長按下方二維碼并關注,

        參與大咖們的討論。


        如果您喜歡,請點大拇指!


        友情鏈接